教学主题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课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作为辛亥革命的铺垫,可以简略处理;而第二目“武昌首义”和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中关于辛亥革命过程的部分,要求学生识记革命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关键知识点即可;本课学习重点应落在辛亥革命的功绩、作用和意义的分析与探究上,并着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导引学生的理性认识,催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辛亥革命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1.初中教材虽已涉及辛亥革命的史实,为高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受目前中考体制的影响,许多学生初中历史知识基础十分薄弱,因而课前应引导学生复习初中教材,并将课堂中要提问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课前先抛给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过程。2.高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理性思考,感悟历史,并升华情感体验。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使用的技术:PPT制作技术、视频截取和组合、多媒体、视频、当堂检测等。1.PPT、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方便的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展示本节课主题主旨。2.视频播放《辛亥革命》,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失败原因等)看视频。3.微课、课堂讲授重点衔接环节。使学生更清楚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体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不屈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出示孙中山的画像及播放电影片断《辛亥风云》思考图中的人物事迹,进入本节课学习动画图片效果、PPT展示讲授-辛亥革命的背景利用PPT呈现清末民主革命风暴的相关史料、图片等,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的基础上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图片、视频、文献、图表史料;微课资料;PPT展示自主学习播放视频《武昌起义》概述起义过程,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概况视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ppt出示《临时约法》的法律条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其内容、特点、性质及影响图表、文献史料;PPT展示认识评价多媒体展示图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辩论,展示。图表、文献史料;PPT展示思考升华思考辛亥革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