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在历史上对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割的粒子;③原子是很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物质结构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正确的()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有①②③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和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等。而这些原子结构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的。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B.α粒子散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C.α粒子散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D.氢原子光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3.、、O2-、O2、O3是()A.氧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B.五种氧元素C.氧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氧的五种同位素4.根据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判断下列粒子属于阴离子的是()5.下列原子的电子式表示不正确的是()A.Na:Na·B.He:·He·C.Cl:D.O:6.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表示能量最低状态(基态)的是()7.在化学变化中原子转化成离子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核B.核外电子数C.电子层数D.粒子的大小8.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A.1种B.2种C.3种D.4种9.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A.2,8,18,32,32,18,8B.2,8,18,32,50,8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C.2,8,18,32,18,8D.2,8,18,32,50,18,828.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B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得到2个电子就达到稳定结构,C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A.ABC3B.ABC2C.ABC4D.A2BC329.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基态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XYB.XY2C.XY3D.X2Y330.氯的原子序数为17,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B.的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C.的气体的体积为2.24LD.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都是3s23p5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钾(K)原子基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H2O电子式为C.Mg的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D.Ca2+离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2.下面是四种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其中化合价最高的是A.1s22s22p3B.1s22s22p63s23p63d34s2C.1s22s22p63s23p6D.1s22s22p533.下列原子或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A.Ni2+:[Ar]3d8B.Cu:[Ar]3d94s2C.S2-:[Ne]2s23p6D.Si:[Ar]3s23p234.下列微粒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一定错误的是A.A原子:1s22s22p63s23d103p6B.B2-离子:1s22s22p6C.C2+离子:1s22s22p6D.D原子:1s22s22p635.具有下列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基态原子,其相应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的是A.ns1B.ns2C.ns2np6D.ns2np236.A元素的原子基态外围电子排布是ns2np5,B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是ms2mp2,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A4B7B.BA4C.AB4D.A7B4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37.在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其最外电子层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A.ClB.PC.AlD.Si38.碳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各轨道中,基态时电子通常排布方式是A.↑↑↓↑B.↑↓↑↓2s2p2s2pC.↑↓↑↑D.↑↓↑↑2s2p2s2p39.下列氧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能量最低的是()40.下列原子或离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目为5的是()A.PB.Fe3+C.CrD.Cu41.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该元素()A.一定是IIA族元素B.一定是金属元素C.不是IIA族元素就是副族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42.具有下列外围电子排布式的基态原子中,最容易形成离子的是()A.3s23p1B.2s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