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三代,下启两汉,占据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由群雄割据到大统一的历史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围绕着中央集权制度这条中心线索,教材可以整合为三部分:为什么要确立、有哪些内容、影响如何。二、学生分析始皇帝的由来初中历史课已经讲过,但秦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高一新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设问和知识拓展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等,在课堂上让他们来介绍,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背景;掌握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重要概念;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提升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分析其利弊,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提升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识制度创新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和图片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知识。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课堂容量大,有助于学生交流、讨论、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究、评价、建构)导入播放视频和照片激发学生兴趣音频文件讲授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呢?哪些因素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ppt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ppt图片讲授统一后的秦朝,如何构建国家的行政建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随着统一的完成,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也应运而生。什么是中央集权呢?是指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时,地方的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完全收归中央,地方要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基本可以解决。通过学生讲授,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ppt图片探讨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图表分析,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图表的能力。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加强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培养。白板展示作业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自主完成白板展示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