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祝福·课文精讲【学前导引】初中时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给我们又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的作用。【基础知识精讲】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1919~1922)、《彷徨》(1924~1926)、《故事新编》(1922~1935);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散文诗集《野草》(1927);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二、背景资料《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此集里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流弊和余毒。三、识记积累1.正音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陈抟(tuán)老祖胆怯(qiè)谬(miù)种形骸(hái)间(jiàn)或一轮荸荠(bíqí)驯(xùn)熟讪讪(shàn)蹙(cù)缩歆(xīn)享牲醴(lǐ)踌蹰(chóuchú)老监(jiàn)生2.形近字辨析喧——喧闹霭——暮霭聘——聘请讪——讪笑暄——寒暄蔼——和蔼娉——娉婷汕——汕头3.多音字辨析倔强(jiànɡ)执拗(niù)勉强(qiǎnɡ)拗开(ǎo)强盛(qiánɡ)拗口(ào)4.多音多义字辨析(1)不更事的少年(ɡēnɡ)(经历)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ɡēnɡ)(改正)三更半夜(ɡēnɡ)(古时计时单位,一更两个小时)更上一层楼(ɡènɡ)(再)(2)一注钱(古钱币单位)孤注一掷(赌注)《近思录集注》(注释)全神贯注(集中一处)5.多义词辨析(1)屋舍俨然(整齐)(2)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陪着(严肃、庄重)(3)俨然是一个身扼重关力敌千军的守关武士(很像)6.词语识记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到底。寒暄:(问)寒(问)暖。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少不更事:年轻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向沸水一样沸腾。盈:满。怔怔:文中指因吃惊而失神愣住的样子。咀嚼鉴赏:细细体味和欣赏。诡秘:诡诈神秘,令人难以捉摸。四、课文剖析(一)故事情节情节内容时间序幕鲁镇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三个半月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二)倒叙的结构及其作用1.结构:本文在序幕之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采用了倒叙手法。2.作用:(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2)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三)人物形象及其意义1.祥林嫂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女性,但又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愚昧懦弱。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牺牲品。一生屡遭打击,不断反抗挣扎,但不明白应当反抗什么,怎样反抗,因而显得反抗无力。她撞香案抗拒改嫁,捐门槛希望赎罪,但丝毫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她在备受摧残之后终于对封建观念萌发了怀疑,这是她的反抗性格的发展。她的死,也是对吃人的黑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