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总课题文明的对话总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吴素霞课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程分析本文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模块“认识与沟通”这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文是一篇有关科学史的短文。文章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作出的贡献,做出了公正的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和谐世界。学情分析高中生由于在校学习的任务繁重,书看得比较少,他们的认知比较片面和零散。本文表述的科学史研究的成果,而没有话及具体事例,学生理解文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设计理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世界史上学过的知识并略作补充,但不要在具体事件上扯开去,着重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比较,以及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表述的。教学目标理解作者的观点,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一、新课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二、自主学习(一)识记词语重蹈覆辙(chóngdǎofùzhé)衰(shuāi)亡盛(shèng)气凌人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用心爱心专心(二)介绍作者乔治。萨顿:美国科学史学家。生于比利时。著有《科学史导论》等。他将科学史视为沟通科学与人文最好的桥梁,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他为创立科学史学科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而被人们称为“科学史学之父”。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三、自主学习,文本研读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明确:东方科学是种子,是母亲;西方科学是父亲。即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2、古希腊有什么“覆辙”?明确: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3、列举古希腊人的例子有何用意?明确:(1)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2)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3)说明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辉煌,也会慢慢衰亡,从而使人们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4、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明确:第一问:用了美国的历史记载短暂来强调必须谦虚,同时也与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例证对照。第二问:“骇人听闻”,除了二战时美国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外,还能指什么呢?这不正是“科学方法”“被错误地应用”吗?第7段的比喻其实也是暗指这一点。5、为什么西方文化离不开东方文化?明确:作者认为东方的人文理念可以拯救西方文化。因为西方科学实验偏于方法的应用,而忽视了思想。而离开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这种局限表现为:其一,许多思想领域不能使用它;其二,“科学方法”容易被错误地应用。四、引读提高1、“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