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二课,本专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中为反抗专制制度建立民主社会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实行自主和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培养其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文素养。三、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分析武昌首义成功的原因;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对辛亥革命做出适当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不断提高其史实分析能力,学习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青年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通过感受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的首创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进一步体会民主共和的涵义。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有大量可供我们使用的文字史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在学习辛亥革命时,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2.在课前,多媒体播放激昂奋进的歌曲,营造一种悲壮凝重的气氛。3、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形势图、图片《临时约法》,创设具体情境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3、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评价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创设情境播放屠洪刚演唱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含义多媒体展示《精忠报国》导入播放各地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认真观看和思考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背景部分教师引导点播学生自主完成辛亥革命的过程部分播放图片《革命形势图》,文字资料:南京临时政府有关内容学生观看、思考;学生看书、回答图片;文字资料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播放史料学生思考回答历史史料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教学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1.设计了“创设情景”部分,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播放屠洪刚演唱的歌曲《精忠报国》,营造一种激昂雄壮的历史气氛,将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带入那惊天动地的革命年代。2.在学习新政权的时候,我设计了一段材料,里边有些错误,让学生依据学案,默记一下,然后我来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学生默记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时间、国旗、国歌等内容,三分钟后,教师利用设计好的练习题进行检测,看哪一个同学找到的错误最多。)这样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潜力,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特定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