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做人到永远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诚信的含义。了解“一诺千金”的内涵。懂得什么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能力目标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诚实做人,讲究信用。办事尽职,实事求是。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2.本课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地加强,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因道德上的迷茫导致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不可避免。这些现象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不可轻视。譬如考试作弊、言行不一、借物不还、胡乱许诺等在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所以讲究诚信做人已经成为关系到初中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诚信问题。初中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有时不惜弄虚作假;对问题认识肤浅,使他们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所有这些现象都要求我们加强诚信教育。(2)课标的具体要求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本课设计了两个框的内容:“诚信是金”“做诚信的人”。第一框“诚信是金”本框从“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入手,揭示了为人处事要讲究诚信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接着,课文列举了一个不讲诚信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立足于社会。本框的另一部分以“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为中心展开,首先说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接着提出了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的品质,最后明确提出在做人方面没有大事小事之分,在做大事的时候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统一起来。第二框“做诚信的人”本框的第一部分讲了“诚信守则”,通过事例说明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接着说明了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本框第二部分讲了“诚信的智慧”,说明了虽然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要求又是非常复杂的,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接着,通过辨析,课文分析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分析了诚实中的“善意的谎言”;最后说明诚信的核心是善,只要一个人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就能做一个诚信的人。2.总体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共2课时,每框1课时。(2)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诚信的文字材料备用,也可收集有关音像资料配合课堂教学使用;要求每一个学生就身边的人和事选择诚信与不诚信的事例各一则,在课内交流。(3)教学理念以动为主,以讲为辅。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是本课教学的根本,教师的讲解只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反面警戒为辅。诚信与不诚信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诚信的主旋律加以引导,以反面现象的分析为辅助。以活动为抓手,以反思为目的。组织活动只是本课教学的途径,教学并不在于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反思,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4)教学方法本课活动性内容占主导,在教学中可结合活动的要求采取讨论法、辩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等,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5)社会实践活动为配合本单元主题探究活动的要求,本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诚信为题,广泛收集资料,包括到图书馆、书店收集相关的资料;走访有关的成功人士,请他们谈谈诚信问题;设计有关的问卷进行调查;等等。3.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框题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