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目标及主干知识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英国胜利、中国失败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沙皇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的性质、爆发的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流。■重要概念1、领事裁判权:是殖民者在中国取得的司法特权,意思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政府无权管辖,而要由外国殖民者管辖,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以示公允”。这条规定后来被侵略者广泛利用,只要一国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他国家都可分享其中特权,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重点、难点提示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提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这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提示:“继续”可从目的及性质上具有一致性、连贯性去理解。“扩大”主要从规模更大、丧失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及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去理解。3、如何客观全面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提示:从双重影响去思考。一方面,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分析)。4、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从政治角度看,主权遭破坏,列强干涉中国内政,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日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形成。半殖民地的历史是中国沉沦,遭受侵略、掠夺、奴役和屈辱的历史。半封建是指封建主义(封建的制度、生产方式、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制度在中国逐步传播、发展的过程。这是个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主要力量。但封建主义在中国根深蒂固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仍起着阻碍近代社会进步的作用。5、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前后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提示:西方已是工业文明、中国当时还停留在农业文明。二者的对比可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方面进行。碰撞与冲突的表现:外交礼仪之争;贸易上的矛盾;鸦片走私引发的危害及冲突;两次鸦片战争。同学们要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去深挖。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