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从“旧封建”向“新军国”的大转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方面面发生的剧烈变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和学生一起重新解读他们所熟悉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并掌握从历史故事中选择、提炼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自由讨论和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归纳法——需从芜杂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且没有预设答案的归纳。3)通过向学生展示他们所提到的历史故事原始出处,树立学生历史学科应言必有据的观念,同时让他们对春秋战国历史材料大略载于哪些典籍,有一大概的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原有社会价值体系崩塌后,社会大转型的曲折艰难。[重点与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难点:历史归纳法的掌握说明:1、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终结西周的“旧封建”,开启秦汉以降的“新军国”,在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的历史叙事主线——“秩序的建立(制礼作乐)—旧秩序的崩塌(礼崩乐坏)—新秩序的建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故为本课之重点。2、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演绎法,学生习惯了老师告诉他们唯一“正确”的答案。怎样自己从纷繁芜杂的历史材料中筛选提炼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故本课将历史归纳法的掌握列为难点。[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你们知道什么?用心爱心专心教师先请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1)尽量给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也是他们调动自身原有知识积累的过程。2)教师在课前,应对高一学生可能会提到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作一大致预期。找到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历史故事在古籍中的原文和出处。在学生提到某故事时,尽可能在PPT上出示此故事的原文和出处。此环节意图主要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所以并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引文内容。而是要在不断的反复中,让学生明白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我们都能在古籍中找到它们的原始出处。3)在学生讲故事的同时,教师可大致将黑板分区,将学生所提到的历史故事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几个部分抄录在黑板上,为进一步分析作预备。2、教师引导学生从他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中发掘新的历史信息。(体现旧秩序崩溃,社会大变革的信息)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所讲的历史故事往往集中在政治、军事领域。经济领域的变革很少提及。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加以补充。教师可通过材料十一到材料十六,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两方面证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及其所导致的生产关系变化。3、在重新深入解析这些历史故事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刚才你们自己所讲的故事中,你们能否归纳概括一下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大变革?在请每组学生交流他们讨论结果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如下:同学所讲的历史故事同学们的结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流亡公子重耳,伍子胥过昭关,楚庄王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旧秩序的坍塌用心爱心专心1)这一环节意图:从学生自己所讲的故事,也即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出发,构建新的知识结构。2)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到哪些历史故事,教师在课前也无法完全确定,所以教师在课前需作以下功课:*预计高一学生可能会提到哪些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教师自己又可从哪些角度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故事(这一环节具体请参见后面的资料附录和教学实录。)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信赏必罚商鞅南门立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宋襄公与楚国的泓水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战争规则和作战形式的变化曹刿论战,蔺相如完璧归赵,张仪欺楚,毛遂自荐,荆轲刺秦王旧贵族的没落,“士”阶层的兴起犬戎攻陷镐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民族间碰撞与融合青铜牛尊、铁农具实物、田氏代齐牛耕,铁器,生产力进步新生产关系…………教师最后把学生的发言略作整理,便是本堂课的最后结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