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2、梳理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能达到复述课文,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之效(妙)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难点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序和赠序的不同2、梳理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3、熟读课文,能达到复述课文课文导入:(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一、感悟新知1、课文自学:阅读课文,先解读题目,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词典》)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懂大意。2.课题解读: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节选自《宋学士文集》。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多种形式的朗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马生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东阳人)马君则。3.常识了解: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迈,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今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今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本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他和﹍﹍﹍、﹍﹍﹍被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4、自查自纠,掌握字词⑴.给加线的字注音: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⑵.解释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加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将辞色()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持汤沃灌()掌握重点实词,为翻译全文做准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腰白玉之环()烨然若神人()緼袍敝衣()略无慕艳意()⑶.找出通假字并释义:四支僵劲不能动﹍﹍﹍﹍﹍﹍﹍;②同舍生皆被绮绣﹍﹍﹍﹍二、探究新知:1、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疏通文意,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在文中做好标注,先四人小组内讨论解答,若仍解决不了的请写在下面。﹍﹍﹍﹍﹍﹍﹍﹍﹍﹍﹍﹍﹍﹍﹍﹍﹍﹍﹍﹍﹍﹍﹍﹍﹍﹍﹍﹍﹍﹍﹍﹍﹍﹍﹍﹍﹍﹍﹍﹍﹍﹍﹍﹍﹍﹍﹍﹍﹍﹍﹍﹍﹍﹍﹍﹍﹍﹍﹍﹍﹍﹍﹍﹍﹍﹍﹍﹍﹍﹍﹍﹍﹍﹍﹍﹍2、整理段意:第1段,主要讲述自己﹍﹍﹍﹍﹍﹍﹍﹍﹍﹍﹍﹍﹍﹍﹍﹍﹍﹍﹍﹍﹍﹍﹍﹍﹍﹍﹍﹍﹍﹍;第2段,叙述﹍﹍﹍﹍﹍﹍﹍﹍﹍﹍﹍﹍,从与﹍﹍﹍﹍﹍的对照中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三、归纳整理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七、达标测评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总结概括,形成整体认识复习,巩固主要知识点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巩固课文背诵,增强语感,领悟宋濂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乃至天下学子寄予的殷切期望;二、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之效(妙);三、梳理考点。一、复习检测1.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