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课文朗读生字词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猖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踵(zhǒng):脚后跟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形式上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兮是楚辞体的一种标志。兮在句中表停顿,还表示哀伤。举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激情绪。“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兮确乎是诗歌的核心与原动力”。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朕,我。“古者尊卑共之,至秦天子独以为称。”皇考:已故的父亲。(妣:已故的母亲)贞:正巧,正好。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子孙,我太祖的尊名为伯庸。正当夏历寅年的正月啊,就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叙述世系和自己出生的年月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肇:开始。锡:通“赐”。嘉:美好。句式:状语后置句名:名词作动词,取名。余:我(自称):吾,朕。生父观察我出生的气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我。为我取名叫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叙述得名的由来和名字的美好意义(血统高贵气宇不凡)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显示了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生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诗人认为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宇非凡,又获嘉名,诗人写出了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用心爱心专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纷:繁多的样子。此:指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重:加上,增加。修:美好的,优秀的。句式:状语后置。扈:楚方言,“披”。纫:名词作动词,“用绳索连结”。佩:名词,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以为:把……当作。我已经具有那么多美好的品质,又加上优良的才能。披佩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又编结秋兰作为身上的配饰。叙述自己已具内在美德,又加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上讲求整饰,通体芳洁,成为内外完美的人。(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汩: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若:好象。不及:赶不上。恐:恐怕,担心。与:等待。句式:宾语前置句。“不与吾”朝:早上。搴:拔取。之:结构助词“的”揽:采摘。洲:水中的陆地。流年似水我好象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待我。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薄暮去采江边的紫苏香草。叙述恐怕时光易逝,自己抓紧时间修身的情况,并用去皮不死的木兰和经冬不死的宿莽来表明自己志向的坚贞.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忽:迅速的样子。淹:久留。代序:替代、更换时序。惟:想到(第一节中的“惟”是句首语气词)。美人:比喻有才能的人。迟暮:年岁衰老日月匆匆而不停留,春秋季节依次更替。感恋草木的飘零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