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二.学习目标1.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穆旦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诗人情感。3.体会象征的诗歌表现手法。三.学法指导1.《再别康桥》诗中意象的揣摩2.《死水》中“死水”象征意义的分析诗无达沽,不同生活经验的人可以从不同视角来阐释《死水》的象征意义。在旧社会生活过的人,深知旧时代的黑暗与污秽,容易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而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现在读这首诗,由于社会环境改变了,体会就可能有所不同,但诗中作者对“丑恶”所喷发出的激愤、对“丑恶”的强烈嘲讽,读者会明白地感觉到的。3.《赞美》意象的象征意义诗中的农夫象征着在苦难耻辱里苦苦挣所的人民,他们在抗战中不断觉醒,抛母别子为国捐躯。四.相关知识1.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盟主。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影响较深。注重意境的创造与音律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等。2.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早年参加“新月社”,著有诗集《红烛》《死水》。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3.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在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在西南联大求学和任教。五.题解1.《再别康桥》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2.《死水》诗题具有象征意义(1)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不堪外国人的歧视写许多爱国诗篇。(2)1926年,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思想根基。于是,他便以艳丽鲜明的语言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来加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从那愤激的反语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3)黑暗的旧中国的象征用心爱心专心【重难点讲析】《再别康桥》1.中国诗词中写离别的诗作不胜枚举,看下面几个例子,与《再别康桥》比较,看看《再别康桥》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答:一般离别诗离别的对象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离别的对象特别2.云彩是寄托诗人的感情的,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2)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卢纶《送李端》答:以上几首诗给我们的感觉是“沉重”,就象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营造的气氛轻松3.诗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