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1.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是()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发生地震、火山喷发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2.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A.向斜成山B.背斜成山C.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D.褶皱形成的高地3.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A.长江三峡B.戈壁和裸岩荒漠C.河口三角洲D.沙丘、沙垄2003年7月21日,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大姚县又发生降雨,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地震救援带来困难。据此回答4—6题4.对云南省地震的正确描述是()A.大姚县地震是20世纪初全球破坏性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B.6.2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是5级地震释放能量的60倍C.大姚县地震的发生与云南的地质构造密切有关D.由于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人类是无法做出预报的5.地震引发的滑坡是()A.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B.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1C.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滑坡日趋频繁的原因D.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6.我国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其中楚雄地区处于()A.东部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川、滇、黔地区7.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形是()A.吐鲁番盆地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脉D.青藏高原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有()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两个单元,即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B.板块漂浮在地幔之上,处在不断运动中C.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形成海沟和山脉D.板块内部比较活跃,边缘比较稳定9.属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的是()A.印度洋大洋中脊B.环大西洋地震带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地中海—东非裂谷地震带10.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11.喜马拉雅山是()2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12.日本多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是()A.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B.位于亚洲的东部C.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板块碰撞带上13.我国西北部城镇分散的主要原因是()A.平原面积小B.水源供给不足C.交通便利D.山地面积广大14.冲积扇常常形成于:()A.河源地带B.滨海地带C.山麓地带D.河流中下游15.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板块的生长边界是海岭和海沟B.板块的消亡边界是造山带和裂谷C.冰岛和红海均处于生长边界上D.智利多地震是因为它处在板块内部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板块挤压B.板块俯冲C.板块张裂D.板块碰撞17.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都认为()A.板块作水平运动B.大洋地壳、大陆地壳都作垂直运动C.可解释火山、地震的形成D.海底岩石年龄很轻,不超过2亿年18.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3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19.图示山岭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读图回答20—23题。20.九州——帕劳海岭:()A.位于亚欧板块上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D.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上21.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22.马荣火山所在的国家是:()A.文莱B.越南C.菲律宾D.日本423.马荣火山与九州—帕劳海岭的距离约:()A.1400千米B.1200千米C.1000千米D.800千米24.关于新生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了大规模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B.出现了大量的较高级的裸子植物C.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D.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25.下列关联正确的一组是()A.元生代——出现了鱼类B.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C.中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