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内能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2、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3、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2教学策略本节主要讲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难点:用转化的方法了解内能的改变。3教学策略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动画:流星复习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如何改变一根铜丝的内能?举例方法进行分类。得出结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引起学生摩擦生热的意识。新课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体验1克服摩擦做功分组实验:用砂纸改变铜丝的内能?器材:一段较粗的铜丝、火机、一张砂纸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尝试完成实验。分析论证举例摩擦生热的例子。你还能举出一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吗?打气筒打气时的两种做功方式。体验2压缩气体做功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1)实验中硝化棉的作用(2)实验中谁对谁做功?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体验3气体对外做功在烧瓶内盛少量酒精溶液。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1)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瓶内放水的作用是什么?(3)实验中谁对谁做功?本实验中通过酒精和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来反映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转化的物理方法。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例子吗?结合实际生活,学生举例,如摩擦生热、钻木取火等。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实验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烧反映了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采用了转化的方法。空气内能增加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把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打气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压缩空气做功增加了内能。学生观察实验,在瓶塞跳出时,可以看见瓶内出现水雾。它是由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内的水汽化形成大量无色的水蒸气;当瓶内气体冲开瓶塞时,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如打开可乐瓶盖时,会在瓶口出现“雾”;把车胎内的气放掉时,在气门芯处出现小水珠等(可以进行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利用分类总结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的能力。结合实例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体验4加热并冷却铜丝热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会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内能增加。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单位:焦耳(J)。3.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4.内能反映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词描述。5.热传递中转移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你能举出一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吗?热传递中的三种方式分析和举例。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