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2、过程与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教学难点】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巩固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物体的内能我们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香喷喷的饭菜,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存在分子动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冰山有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讨论:一杯水的温度升高了,内能有没有变化?内能变大了内能跟温度的关系等质量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炽热灯丝内能比未通电时的内能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思考:同温度的一小杯水与一大盆水比,哪个内能大?温度相同,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相同,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以总的内能就越大。结论: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同种物质,温度相同,质量越大,内能越多。总之: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温度、体积、质量、状态若物体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不同,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热运动: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关,物理学中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在体积一定时,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其内能越小。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速度、形变量、被举高的高度。内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是:分子数目、温度、状态。巩固练习1、在温度为0℃时,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A)A.只具有内能B.只具有机械能C.既具有机械能,又具有内能D.既没有机械能,又没有内能2、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B.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C.0℃的物体内能为零D.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增加(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播放多媒体视频:物体内能的改变做功可改变内能冬天,搓手可以取暖铁丝反复弯折会发热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管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棉花燃烧。迅速向下压活塞,空气的内能增大,达到棉花燃点而燃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反复弯折的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铁丝内能增大的原因是人对铁丝做了功,由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能。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巩固练习3、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C)A.冬天用热水袋暖手B.病人发烧时用冷毛巾在头部降温C.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升高D.冬天喝牛奶前把牛奶放在热水中烫一烫热传递可改变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