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甲地为次生演替,乙地为初生演替。[答案]A2.(2015·肇庆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解析]→对比甲、乙曲线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答案]C3.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群落演替。移栽植物使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的稳定性增强;移栽植物为土壤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等,会导致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自然演替情况下,如果环境适宜,边坡甲上能自然长出乔木;次生演替过程中,开始时演替速度往往较快,随时间延长,群落和环境逐渐接近动态平衡,演替速度下降。[答案]B4.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三种鱼之间为捕食或竞争关系。[答案]D5.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6.(2015·青岛模拟)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同一个群落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答案]D7.(2015·南京模拟)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种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在一定范围内,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剧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解析]浅海区阳光较充足,有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海水深度增加,光照减弱,藻类减少,因此最有可能是藻类的是丙物种;从图中分析,甲物种种群的大小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关;由图中只能得出在深海区四个物种的种群从大到小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