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产品同一型号判定技术条件1.目的为规范车辆公告产品的扩展、变更,优化车辆公告产品数据库管理,制定本条件。注:扩展是指某一型号车辆产品,增加或减少某些配置(或参数),但不改变该车辆产品的基本特征,继续沿用该产品型号。变更是指某一型号车辆产品,替代某些配置(或改变某些参数),但不改变该车辆产品的基本特征,继续沿用该产品型号。本技术条件把变更作为扩展的一个特例,因此对产品扩展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产品变更。2.适用范围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的车辆产品。3.引用标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的分类》;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GB/T5359.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技术术语车辆类型》;GB/T5375—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型号编制方法》;JB/T8405-2001《农用运输车型式检验规则》;JB/T10197-2000《三轮农用运输车型号编制规则》;JB/T7735-1995《四轮农用运输车型号编制规则》。注: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定义按GB/T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厢式货车类别按GB/T17350-1998《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4.汽车产品同一型号判定原则4.1M类载客汽车4.1.1M1类同一型号产品至少应在下列主要方面无差别:制造者(生产企业),注:同一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或非独立法人生产企业尽管在不同的生产地点,也认为制造者(生产企业)相同。以下同。产品的商标及名称,车身型式,例如:普通乘用车、后仓门式乘用车、两门式乘用车、篷式乘用车、旅行乘用车、多用途乘用车等,注:车身型式无差别是指车身的结构、外形和尺寸无明显的差别,但不包括由于加装/选装前后防撞杆、顶置行李架、外挂式备胎、进气隔珊、附加照明灯具等引起的车身外形和尺寸变化。车身结构一般可分为承载式、半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本体材料,如金属,玻璃钢等,动力装置,工作原理,如点燃式、压燃式、电动机、混合动力、气缸数和排列;功率差不超过20%(最高为最低的1.2倍以下);排量(仅指轿车);燃料类别,如汽油、柴油、LPG、NG或两用燃料等;动力电池类别,如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注:仅适用于动力装置为电动机或混合动力的车辆。车轴数,驱动轴(数量、位置),转向轴(数量、位置),适用的排放和油耗标准及排放和油耗标准的实施阶段。4.1.2M2和M3类同一型号产品至少应在下列主要方面无差别;制造者(生产企业),产品的商标及名称,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定义的类别,注:载客人数(不包括驾驶员)不超过22人的客车按小型客车处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的分类》定义的级别,车身型式,例如承载式车身,单层/双层,低地板,整体式/铰接式,座位/卧铺,短头车,平头车,长头车等,注:车身型式无差别是指车身的结构、形状和尺寸无明显的差别,但不包括由于加装/选装顶置空调、车顶行李架、车后行李梯、改变车门、车窗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改变车门、车窗的开闭方式等引起的车身结构、形状和尺寸变化。动力装置,工作原理,如点燃式、压燃式、电动机、混合动力;气缸数和排列;功率差不超过20%(最高为最低的1.2倍以下);燃料类别,如汽油、柴油、LPG、NG或两用燃料等;动力电池类别,如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注:仅适用于动力装置为电动机或混合动力的车辆。位置(前、中、后)。整备质量之差不超过10%(最高为最低的1.1倍以下),最大设计总质量之差不超过10%(最高为最低的1.1倍以下),车轴数,驱动轴(数量、位置、连接),转向轴(数量和位置),行车制动系型式,适用的排放和油耗标准及排放和油耗标准的实施阶段。4.2N类(N1,N2,N3类)载货汽车同一型号产品至少应在下列主要方面无差别:制造者(生产企业),产品的商标及名称,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定义的类别,驾驶室(车身)型式,注:驾驶室型式无差别是指驾驶室的结构、形状和尺寸无明显的差别,但不包括由于加装/选装导流罩、附加照明和指示灯具所引起的形状和尺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