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目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2节生物与环境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1.理解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学时)三、授课重点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四、授课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五、授课形式理论课六、授课方法讲述法、归纳法、课堂讨论与训练七、课前准备安排预习课程相关内容,了解学生已学课程同期课程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准备好教案(或教案与讲稿合一)、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展示、课外训练计划、自学指导方案等。八、参考文献主要参考书: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社,2000.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蔡晓明等.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参考期刊:1.《生态学报》2.《生态杂志》3.《AMBIO--人类环境杂志》4.《应用生态学报》5.《生物多样性》6.《植物生态学报》7.《Ecology》8.《JournalofEcology》九、网络教学资源搜索引擎--www.google.comWWF--www.wwfchina.org万方数据--www.wanfangdata.com.cn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www.brim.ac.cn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www.rcees.ac.cn湿地国际—www.wetlands.org十、作业及课外训练论述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教研室审查意见系主任签字:年月日新课导入从生态学观点看,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的一切事物和要素的总和。生物是主体,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它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1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很大,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结构和地理分布。2在环境对生物发生影响的同时,生物有机体特别是他们的群体也对环境产生相当明显的改造作用。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一)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生态因子种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Existingconditions)。(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的一般特点1)综合性各种生态因子并非孤独地对生物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共同在一起对生物产生影响。2)非等价性诸因子中必有1~2个是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子,而其他因子的作用相对小些。3)不可替代性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用另一个因子来代替。4)限制性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非常大,而每种生物所能忍受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生存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些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三)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就是生物的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称作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其中包括最适宜范围,在这里生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有耐受范围很宽广,称作广生态幅生物;有的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环境中生存,为狭生态幅生物。一般的,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越广,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这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也一定很广,反之分布范围便是有限的。二、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主要有光、温度、水、空气、土壤、周围其他生物等。(一)光和生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都必须有能量的供给。太阳辐射被绿色植物所吸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除植物本身消耗外,还为其他一切生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光的性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长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都有明显影响。1光的性质即光的波长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最为明显。红橙光和蓝光被绿色植物吸收得最多,是光合作用中最有效的生理辐射光;红光与糖的形成关系密切;蓝光则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黄光和绿光多被植物反射;紫外光能抑制茎的伸长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还对生物具有杀伤致死作用。2光照强度因时空而发生变化,各种生物对光强的适应程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