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两高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合肥市人社局)一、合肥市两高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情况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皖发〔2012〕7号)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我市提出了建设“合肥人才特区”,制定了工业立市、人才强市等战略,先后实施了“526人才行动计划”、“专业技术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蓝领人才开发与引进计划”等,实现“百千万”人才集聚目标。立足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科教、人才优势,以五大人才工程为依托,通过26项具体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和特事特办,在“十二五”期间,面向海内外引进10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培育1000名左右从事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人才,集聚数万名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规划到202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95万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和工程师达到4.3万人,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达到36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1:40:49。全市建成30个科学家工作室、50家院士工作站、100家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科研工作站,建立3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2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和引进在国际和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60名、院士10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5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0000名。计划每年培养各类技能人才13.25万人,其中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和初级技能人才6.35万人,就业再就业培训2.95万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56万人,培养中级技能人才1万人,高技能人才4000人。1、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工程深化实施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围绕合肥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5年内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10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对入选的“百人计划”领军人才可按规定享受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工作用房等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各类开发园区、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走出去”招才引智,重点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领军人才。深入推进“228”产业创新团队建设。依托重点企业特定研发项目,组建2个国家级、20个省级、80个市级以上研发水平的创新团队,努力把每个创新团队打造成人才培养基地、“合肥创造”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入选的“228”产业创新团队在设岗期内可享受资金资助,并获得科研经费、科技项目申报和人员聘用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入选创新团队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规范科研运行机制、整合扶持政策、搭建合作平台、深化科研激励,促进产业创新团队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重点人才项目。加强对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115”产业创新团队、“111人才集聚工程”、“创新人才奖”、“杰出人才奖”等重大人才项目的宣传,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全市企事业单位,做好上级人才项目申报和人选推荐工作。做好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等入选专家服务工作,落实支持政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的专家,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配套资助。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进一步完善海外人才联络机制,有针对性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支持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工作基地、各开发园区和企业面向国内外柔性引进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对企业聘请的外国高端技术专家和创新咨询专家,按相关政策予以资助。鼓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参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成效明显的,按规定予以奖励。加大开发现有人才资源力度。组织实施好“333”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511”经营管理人才、“553”蓝领人才、“111”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和文化人才及名师名家培育工程,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的培养开发。积极推行“高校+园区”、“科技+产业”、“人才+项目”的人才开发模式,建立和完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选拔激励机制,做好各级各类优秀人才的推荐和选拔工作,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2、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