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我市处于里下河地区,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具有精耕细作的习惯。本地种植的的小麦品种以春性为主,目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品种为扬麦系统。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在500mm以上,多的年份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且多集中在小麦生育中后期,光照不足,相对湿度大,往往产生湿害。同时,湿度加重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高温通熟,以及日益严重的麦田杂草危害,是影响我市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其次是我市热量条件仅够两熟,前后茬季节,肥料和劳力等方面的矛盾都比较大。肥料不足,稻茬在麦田因收种时季节与劳力紧张,整地质量不高造成苗情不够理想而影响产量。因此,生产上必须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开好麦田内外三沟,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做到用地养地结合;推广稻茬免少耕扩行条播技术,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推广减苗增肥技术,建成高质量的群体;推广春草秋除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高温逼熟,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确保大面积稳产、高产,促进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1-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拨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拨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拨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拨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拨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可决定。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2-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此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二、小麦的产量形成(一)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公斤)=每亩穗数某每穗平均粒数某千粒重(克)1000某1000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1、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小麦的的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主茎一般都能成穗,冬前出生的低位分蘖成穗率较高,春季出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小麦分蘖发生时期与数量、成穗率、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