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湿度D.光照食物解析:――→―――――――――――――――――――――――――――――――――――→答案:D2.下表说明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需生长因子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这两种微生物在一起培养,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菌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寄生C.互利共生D.没有影响答案:C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解析:A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置;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置明显。答案:A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分层现象有关B.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这种结构特征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是由生活在某一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组成的。具有不同生态需求的种群在该区域中必定构成不同的空间配置状况,从而使各种群间能有机结合,进行物质和能量流通。动物由于食物不同以及栖息条件不同,随植物的分层而具有分层现象,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答案:D5.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0.0111030(远郊农田)铬浓度(mg/kg)0.250.210.120.08螨类密度(个/m2)16480226510471069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铬浓度越高,污染区内螨类密度越高。螨类由于活动范围小,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密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答案:D二、简答题6.下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解析:(1)地衣中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两者互助互利、难以分开,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为③;大、小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种,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混养在一起后,小草履虫繁殖速率超过大草履虫,具有明显优势,最终大草履虫在竞争中消亡,对应曲线为②;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其数量变化曲线的特点是捕食者数量受被捕食者限制,即兔曲线波动变化在前(b),狐曲线波动变化在后(a),表现为此消彼长,对应曲线为①;细菌与噬菌体为寄生关系,寄生结果是噬菌体大量增殖,而细菌死亡,造成细菌总体数量下降,对应曲线为④。(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竞争总使一种生物因缺乏食物、空间而死亡。(3)④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b种群死亡对a种群来说:①捕食关系的对a不利;②竞争关系的对a有利;③共生关系的对a不利;④寄生关系的对a有利。(5)狐死亡,即兔的天敌消失,有利于兔生长,但受食物、空间等限制,种内斗争将加剧,兔数量又将下降,所以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衡的趋势。答案:(1)③②①④(2)种间竞争的结果是使一种生物因缺乏食物、空间而死亡(3)④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寄生生物依赖于寄主生活(4)②④(5)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