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原创押题卷(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u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C“”.纯铁易被腐蚀,可以在纯铁中混入碳元素制成生铁,以提高其抗腐蚀能力D.光纤通信是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A[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含元素为C、H、O,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丝、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除含C、H、O外,还含有氮元素等,成分不一定相同,所含元素种类也不一定相同,燃烧产物也不尽相同,B项错。生铁更易发生电化学腐蚀,C项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项错。]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4942092】A.2L2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Mg2+数目为4NAB.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22.4L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2NAC.13.2g丙烷(C3H8)中含有C—C键的数目为0.6NAD.已知:KClO3+6HCl===3Cl2↑+KCl+3H2O,该反应中生成3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6NAC[选项A,Mg2+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错误。选项B,未指明气体是在标准状况下,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等于2NA,错误。选项C,1mol丙烷含2molC—C键,13.2g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3mol,正确。选项D,根据+KCl+3H2O,则生成3mol氯气转移电子数是5NA,错误。]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1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C.用碳酸钠溶液可一次性鉴别乙酸、苯和乙醇三种无色液体D.戊烷的一氯代物和丙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C[苯虽然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苯能燃烧(氧化),A项错误;葡萄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水解,B项错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C项正确;戊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丙烷的二氯化物有4种,D项错误。]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l3+B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S>CC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H2S的酸性比H2SO4的强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A[选项B,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S的最高价含氧酸是H2SO4,错误;选项C,出现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难溶物CuS,错误;选项D,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2,溶液变红色,错误。]11.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M,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W同主族,Y和M同主族;Y、M质子数之和是X、W质子数之和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ⅥA族B.M、W、Y所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碱性C.单质Y和W在常温下化合生成W2Y2D.与X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Z>Y>MD[根据题意可推断出X、Y、W、M分别为H、O、Na、S,Z是处于O和Na之间的主族元素为F,所以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ⅦA族,A项错;M、W、Y所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Na2SO4、Na2SO3或Na2S2O3等,其水溶液可能呈中性或碱性,B项错;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而不是Na2O2,C项错;Z、Y、M分别与X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分别为HF、H2O、H2S,其稳定性依次减弱,D项正确。]12.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醛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H2===CH2+O2――→2CH3CHO。现有人将该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可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C.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0.4mol电子,溶液中就有0.4molH+向负极迁移D.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H2===CH2-2e-+H2O===CH3CHO+2H+D[A项,该电池是燃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