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对策浅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就业评价体系、就业稳定性、学生满意度、就业层次、创业热情、创业项目层次、创业者自身素质、学生创业环境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通过几个方面给予了一定的解决意见。关键词中等职业就业创业现状与对策一、中职学生就业现状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针对社会需要,就业率较高,与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中等职业教育则更加强化对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的教育,其就业的根基便是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自学校毕业后,对口就业率较高。部分专业学生因专业需求打,在临近毕业便已与就业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在面对高就业率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就业评价有待完善。“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教育部门,往往以就业率作为评价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因而在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中总是把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放在首位。不可否认,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需求就明显地表现在就业需求的层面上,人们希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获得就业的资格和机会,把就业率作为权衡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是单纯的就业率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当然就更不能用以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了。学校应该在考虑就业率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稳定性、学生就业满意度及就业层次的关注。(二)短期就业缺乏稳定性。中职学生毕业后因其就业的门槛较低,能够及时就业。然后毕业后面对工作岗位的需要及自身需求的提高,当初就业时的成就感、满足感及幸福感随之淡化;甚至部分学生感觉到了枯燥、乏味,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与单位的劳动关系不明确,很多合同的订立只限于劳务合同,并非正式的单位正式劳动合同,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国家要求的不对等,工资待遇不理想,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迫不得已产生跳槽现象,对单位的忠诚度低。二、中职学生创业存在问题(一)热情高、践行少。“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是马云对大学生创业最真实的写照。中职在校学生有创业愿望与创业热情的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拿出勇气去创业的寥寥无几,毕业后看着同学迅速的进入工作岗位,心生焦虑便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即使选择了创业,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创业的艰难性没有足够的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和风险,便选择放弃。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无奈去创业的职业路线。(二)创业项目层次低、回报少。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项目基本都是保险型的,都是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少是选择技术型或知识型的创业,多为在已有的便利情况或是对某领域较熟悉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对于一些高端的创业项目,无法上手;在资金、技术等问题上存在苦难,学生创业的整体情况为失败率高、回报率低。(三)创业者经验缺乏、角色转变滞后。学生在毕业初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很难一下子胜任掌门人的角色,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就可以吸引投资者,创业过程中,资金、市场划分、企业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决策,整个创业过程阻碍重重。(四)创业环境不宽松。学生创业缺乏系统的人文环境,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保守、求稳的思想,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社会部分人群认为学生创业就是不务正业,荒废了学业,无形中给学生创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也因此,很大比例的家长对孩子大学毕业自主创业不支持。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创业服务链有待逐步形成,如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含混不清;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过高,创办企业审批手续比较烦琐、周期长、费用高、收费项目多;创业融资渠道有限;创业后续服务不足等,一定程度上都加大了学生创业的难度。三、中职学生就业、创业存在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