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需求整合研究》结题报告云南省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何华向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社会生活的外延”,这一教学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是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一统天下”的统编教材,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应该在社会生活之中。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中主动参与生活、感悟生活,感受华夏灿烂语言文学的魅力,将会开辟一片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这就要求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去大胆地开发和科学地配置既适合本土,又能突出专业语文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校本教材。2、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世界各国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被突破,从“教材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演变成“让世界成为学生的全部教材”,生活、社会、科学、技术各个方面的问题和知识不断地被纳入教学中。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要求我们加快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步伐。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编写校本教材。就教材取舍而言,夏丐尊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中曾经指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了文法修辞部分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只要是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凡是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材料,不管是书面的还是非书面的,不管是天文还是地理,都可以成为语文的教材。这一理论基础为我们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4、中等职业学校的统编教材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材的编制中,单一的“文选型”教科书几乎成了近代语文教材的唯一模式,缺乏适应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不同层次的教材。这样品种单一、模式固定、内容陈旧且又偏深,与实际生活脱节而又缺乏趣味性的教材,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与社会对多样化的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相适应。5、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时2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研究,探究校本教研新思路、编辑专业语文教材,适当补充浅显的,介绍、阐述专业特点的选文,力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融入社会。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一)研究的内容:职业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同于普通高中,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需与专业教学紧密整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文化素质的目的。而目前我校职业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组将对职高语文学科教学与“专业”整合进行研究。主要调查和分析我校教学现状,重点在于分析研究职校语文教学定位、教学管理模式、教材的选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分析近些年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管理、教师上课、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泰语专业为试点班,收集整理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学生学习兴趣等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各专业特点编写适合在旅游专业、计算机专业和烹饪专业进行语文教学的校本教材,寻找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专业整合的新路子,让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走出校园后能更快适应竞争的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课生活化、专业化内容的开发。2、生活化、专业化教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3、文化基础课生活化、专业化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与教师的影响。(二)预期目标:1、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如:《中职语文计算机专业方向课程》、《中职语文旅游专业方向课程》《中职语文烹饪专业方向课程》。探寻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新路子。2、通过语文教学与专业需求的整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将具有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投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