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范文大全第一篇。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中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的潮流同时又迎面而来。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没有及时的、不断的、全面的学习,我们的国家乃至每一个人就无法应对这样的变化。身负重要责任的领导干部们尤其需要加强学习。学习要把握知识的灵魂,掌握从总体上观察和理解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种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则是整个素质的核心。当然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否则就没有灵魂可言了。只有全面系统又不教条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领导干部才可能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全局。马克思主义是在回答时代焦点问题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当今的时代大局密切地结合起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变化中的发展。脱离了变化的时代就只有僵化的假马克思主义。在时代的发展中、在分析和把握时代各种问题中,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理论才能“活化”,理论素养才能不断“升级”。有这样素养的领导干部,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理论的价值体现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上,领导干部加强理论素养在于提高把握和处理重大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的同时应该特别重视理论和工作实际的结合,并深入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地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断地解决好具体的实际问题。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核心,但远不是其全部。在信息化、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知识不断翻新,领导干部在增强理论素养的同时,还需要各种新知识的学习,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特别是不能用一种学习取代另一种学习。只有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用马克思主义分第1页共12页析、整合、统领各种新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素质才可能趋于全面,而不会落入偏颇之中。以理论素养为核心,形成全面的、较强的素质,应该是广大领导干部努力的方向和不断实现的目标。第二篇:领导干部素质的历史素养(最终版)领导干部素质的历史素养20XX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伟大的历史事件面前,能够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从中受益、得到启迪,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历史素养。对领导干部来说,历史素养是其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较高的历史素养,就无法担当历史的重任,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历史素养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所谓历史素养,是指一个人对历史知识阅读的宽度和对历史规律认识的深度,以及对历史所秉持的态度的综合。换言之,历史素养是一种历史的意识和自觉。领导干部的历史素养,是指领导干部应当具有的历史意识与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是否具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吸取养分,并自觉地遵循历史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历史素养源于对历史重要性的感悟。关于读史、知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故,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也就是说,无论是“兴”还是“废”,历史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兴史就是兴国,亡史就是亡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中国古人对历史认识的最深刻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历史。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也指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