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心理及意向问题的分析常德市鼎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杨英中学一级教师内容提要:音乐长期普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直觉与灵感的活动。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经由认知、体验,而将一切事物理出秩序,逐渐建立一幅宇宙人生的图像,并且根据这幅图像来做日常决定,这幅图像就是意象,意象不只是也不只是经验,它是结合知识概念、经验等的综合体,然后决定人们的。关键词:感觉知觉演奏心理意象创造心理审美能力艺术体验引言音乐与增长知识从而培养理解力或靠写或说的语言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纯粹性,使得音乐可以直接接触及到灵魂的最深处,和揭示灵魂深处的感情价值。音乐是讲述被思考照明了的意志的故事;或者说,音乐不是表现现象世界,而是表面意志本身,是意志自身的写照。音乐不是表现这个或那个个别的、具体的、一定的欢乐,这个或那个具体的抑郁、痛苦和心灵宁静,而是表面现欢乐、抑郁、痛苦和心灵宁静自身。这种表现是抽象的、普遍的表现。音乐是在演奏的瞬间当时就要被每个人所领会的。所以它比其他艺术更能强烈地、直接地影响着人的内心状态。音乐再创造的完美境地总是在直觉中达到的。演奏者本人陶醉于自已的演奏之中,演奏越出自直觉、下意识,越能打动倾听对象的内心情怀,那是一种忘掉内外世界主客观存在的恍惚迷离状态,一种神游太虚的悠然境界。因此,只有当演奏时是理性的、有意识的、客观性的,而演奏再现时是直觉的、下意识的、主观性的,这两种状态有机协调一致时,才能作为理想演奏活动的最佳基础。只有把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完美地再现任何音乐艺术作品。一、感觉与知觉——艺术与音乐演奏心理音乐没有视觉的直观形象,主要依靠听觉来感受乐音的感情的传播,从而引起共鸣,激发想象,它的审美方式和审美感受与视觉艺术是很不同的。当我们以所谓的“找感觉”“发展你的想象力”等通俗的语言力图使学生们对于他们的演奏予以理解时,其实我们已经在接触到演奏心理的表层。的确,在我们演奏时我们似乎总是感觉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又捕捉到了什么,但这一切似乎又来的太快,稍纵既逝,立即又变化成了另外的东西。乐曲这一运动性的内在特征使它在整体上可以“严肃的”、“宁静的”或是“欢乐的”等等抽象概念的方式来予以确认,但在局部上尤其是细节上却很难以准确的概念来予以描述。乐曲的不确定性这种特征使知觉这种心理机制很难在创造时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人类的知觉往往与具体的东西相联系,它再现的只能当时在场的事物。进一步说,知觉来源于人类在生存的每一瞬间所感受的具体刺激的反映,它也是我们感知自己存在状态的最早的2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由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基本的音乐语言要素排列组合、相互配合,构成了音乐作品特定的又是丰富的内涵与形式,当它通过乐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时,声波的振动使我们体会到了强烈的听觉感受,并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体验。这一典型的欣赏过程恰恰也正是一个典型的感觉与知觉的过程: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音响的物理刺激,另一方面这一刺激感受与我们的历史体验以相似的原则相互匹配形成某种程度上的认识,进一步归入大脑的记忆机制之内。在我们演奏时,乐器的音响效果刺激着感官,物理的和化学的刺激随着演奏过程的深入而运动变化发展着。在这一运动的每一瞬间,感官都只能是对作品这一特定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进行反映,它的极快的变化速度一方面使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来不及以相似性确认,因而仅是以滞后的方式予以偶然性的捕捉;另一方面单纯依赖于听觉的作品细节所反映的个别属性实在太少,与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比,可相互符合验证的东西是那样的屈指可数,因而知觉的过程颇费周章,最后只能以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方式才可以略窥门径,于是大家所反复体验到的不确定性开始出现了,并在作品是反复折磨着演奏者与欣赏者。在那些有艺术天赋的演奏者那里,他的动作、神态、表情极为丰富地与作品的表现相一致,3从而使用我们知觉所捕捉到的个别属性增添了不少,因而促使我们对作品及主体风格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但平庸的演奏者有演奏一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