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单元综合测评[第九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答案:B2.(2011·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开始实行。答案:B3.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解析:解题的关键一方面是注意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纽扣的价格均一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体制实行于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答案:C4.“我们承认自己是对农民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是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苏俄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析: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政府是收购粮食而不是无偿地让农民上缴粮食,由此排除A选项;从“恢复了我们的工业”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当时苏俄政府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B5.“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有()①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②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③排斥市场调节④经济管理中采用行政手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①②③④都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答案:D6.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掘墓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C7.(2011·浙江定海3月)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A项表述错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B项表述符合材料的核心内容;C项表述不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完全”背离马列主义。答案:B8.(2011·华师附中期中)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儿歌反映的是()A.工业革命使环境恶化B.战争危机日益临近C.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D.美国实施工业复兴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题中20年代末30年代初、胡佛,还有“华尔街发出信号”指的是金融危机,由此可判断出儿歌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