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时政教育引入课堂给初中思品课带来生机与活力从事思品学科教学多年,深感思品课在学校里没有什么地位也不受欢迎。因为是小科(中考占60分)而且是考卷考试,时政知识中考(占10%)学校学生根本就不重视。加之教材重理论轻过程和实践;老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教学法简单枯燥无味,造成学生兴趣下降,学习思品课就是应付考试,凡此种种使思品课危机重重,如何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方法固然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把时政教育引入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恰当好处的利用好时政资源,无疑为思品课带来一缕春风一泓清泉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学生找到了生活得原型,找到了可以比拟的参照物,更重要的是政治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灵魂。例如在给学生讲授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节内容中,我把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及时拿到了课堂上,结合相关新闻报道,阐述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维权途径及国家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决心,效果就很好。二、把时政教育引入思品课要恰到好处时政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因此鲜活生动,加之现在的学生天天困在校园里,除了吃饭就是学习睡觉,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接触社会,对当时发生的新闻就知之甚少了。所以讲起来学生爱听,愿意听,但是也容易忘情跑题。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时政资源两者的关系,让两者相得益彰。重视时政资源并不是不要教材了,相反它应该是一种不能脱离课标的特殊教材,和文本教材应该交相使用,互为补充,互为利用,共同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用时政资取代课本资源。2、在时政资源的选择上要有代表性。社会新闻浩如烟海,要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大事、新鲜事、突发事、感人事、焦点、热点等事件,及时拿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深刻挖掘新闻背后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听新闻的同时受到教育,掌握教材知识点、培养良好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3、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思品课教师平时就要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变迁的好习惯,及时捕捉那些富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事件,然手收集起来,加以整理为教学服务。看新闻,上网,看报纸等等都是我们获得教育资源的好途径。多年来,我搜集到的新闻资料有厚厚一摞子,在教学中有机的加以运用,天长日久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总之,初中思品课是开放的课堂,作为教师在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发课堂之外的课程资源,服从服务于教学,你的思品课就会更加生动有效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