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教学要求总学时:56学时基本授课总数:50学时讨论课、习题课与单元考核:6学时各章的学时与内容安排,请试具体教学情况调整。色彩说明:重点讲授:红色自学:蓝色可选:其他说明:讲解说明与建议。章节学时安排第1章绪论本章:4学时/总数4学时1.1通信的基本概念1.2历史回顾1.3信源与常见的消息1.3.1数字信源与模拟信源1.3.2随机信号与确定信号1.3.3信息的度量1.3.4常见的消息类型1.4信道1.4.1信道的影响1.4.2加性噪声信道模型1.4.3常用信道1.5频带与电波传播1.5.1频带的名称1.5.2无线电波的传播1.5.3无线频谱及其管理1.5.4频分复用1.6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1.6.1模拟通信系统1.6.2数字通信系统1.6.3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1.6.4信道的容量1.7通信网络第2章基础知识本章:6学时/总数10学时说明:1)大部分要求自己阅读复习。2)如果没有随机信号的基础,新知识多,可以适当简要给出结论或适当增加学时。3)当某些内容分散到后面章节讲解时,学时也随之分散。2.1确知信号2.1.1信号及其基本参数2.1.2傅里叶变换与信号的频谱密度2.1.3能量谱密度与功率谱密度2.1.4信号的频带与带宽2.2随机信号2.2.1概念与定义2.2.2基本特性2.2.3平稳随机过程2.2.4两个信号的联合特性2.2.5*复随机信号2.2.6功率谱密度2.3高斯分布与高斯信号2.3.1高斯分布2.3.2常用函数2.3.3高斯随机信号2.4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2.4.1确知信号通过系统2.4.2无失真传输条件2.4.3平稳随机信号通过系统2.5白噪声2.5.1白噪声2.5.2低通白噪声2.5.3高斯白噪声与热噪声2.5.4系统的等效噪声带宽2.6噪声中的信号处理2.6.1平滑滤波2.6.2匹配滤波器说明:可以分别在模拟调制与数字基带部分讲解2.7带通信号2.7.1希尔伯特变换2.7.2解析信号2.7.3带通信号及其分量信号2.7.4频谱搬移2.7.5带通系统说明:可以在模拟调制性能部分前讲解2.8带通随机信号与噪声2.8.1平稳带通随机信号2.8.2带通高斯信号与噪声2.8.3高斯噪声中的带通信号说明:可以在模拟调制性能部分前讲解2.9数字信号及其脉冲调幅信号2.9.1离散信号的基本特性2.9.2数字脉冲调幅信号及其功率谱说明:可以在数字基带PSD部分讲解,可以只关注结论。第3章模拟传输本章:8学时/总数18学时3.1幅度调制3.1.1常规调幅AM3.1.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3.1.3单边带调幅(SSB)3.1.4残留边带调幅(VSB)说明:SSB可简略一点,将可选部分(楷体)扔掉。3.2模拟角度调制3.2.1角调制的基本概念3.2.2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3.2.3调角信号的产生3.2.5调角信号的接收3.3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3.3.1模拟传输中的噪声问题3.3.2常规AM系统(非相干解调)3.3.3DSB-SC与AM(相干解调)系统3.3.4*SSB系统3.4*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3.4.1.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3.4.2.调相系统的抗噪声性能3.4.3.*改善门限效应的解调方法3.4.4.*预加重/去加重技术3.5各类通信系统的比较与应用3.5.1各类通信系统的比较3.5.2频分多路复用3.5.3*模拟调制应用举例说明:当上一节不讲时,在系统比较中,对角度调制系统的一些重要结论做简要介绍。第4章数字基带传输本章:10学时/总数28学时4.1二元与多元数字基带信号4.1.1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4.1.2二元与多元PAM信号4.1.3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速率4.2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与带宽4.2.1信号的功率谱4.2.3信号的带宽4.3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误码分析4.3.1噪声中二元信号的接收方法4.3.2接收系统的误码性能4.3.3*误码过程的分析4.3.4*两种接收系统的误码率4.4*多元信号的接收方法与误码分析4.4.1接收方法4.4.2误码分析4.4.3误码率与误比特率4.4.4格雷编码4.5码间串扰与Nyquist准则4.5.1码间串扰问题4.5.2无码间串扰传输与Nyquist准则4.5.3带限信道上的无码间串扰传输4.5.4升余弦滚降滤波器4.5.5*带限AWGN信道上的最佳传输系统4.5.6眼图4.6*信道均衡4.6.1均衡原理4.6.2数字均衡器4.6.3基本均衡算法4.6.4*自适应均衡算法说明:基本均衡算法中只讲迫零算法。4.7*部分响应系统4.7.1第Ⅰ类部分响应系统(又名双二进制系统)4.7.2*第Ⅳ类部分响应系统(又名改进双二进制系统)4.7.3*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4.8符号同步4.8.1基本概念4.8.2非线性滤波同步法——开环自同步法4.8.3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