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方案适老化改造方案适老化设计将使建筑更加人性化,适用性更强。适老化设计应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切实去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从而设计出适应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及室内空间环境,最大限度地去帮助这些随着年龄年老出现身体机能衰退,甚至是功能障碍的老年人,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尽可能的方便。[一般来说对老年人的划分有几种维度。一种是依据年月年龄,依据最普遍,也最简单系统量化的就是年月年龄,指生命个体在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我们并不特殊赞同这种人口统计意义上的机械划分。另外还有按生理年龄划分老年阶段。第一阶段叫做"GG'〔gogo〕,意思是行走自如、身体敏捷;第二阶段叫做"SG'〔slowgo〕,就是说行动的自由度减缓降低了;第三阶段为"NG'〔nogo〕,顾名思义就是失去了独立活动能力,处于卧床状态;而最终则称为"Going',也就是需要临终关心的阶段。此外也有从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来划分的方式。要区分和一般住宅的区分,我们先要分析它们各自的服务对象以及对象的需求有何不同,然后考虑功能要求上的不同,最终再探讨设第1页共11页计策略上的不同。对比年轻人,老年人的需求有这几点我认为是需要深入讨论的。一是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细分:老年占据了人生三分之一,在这个大阶段中还能继续细分,不同阶段需求也会不同。二是需求的突变性:由于一旦进入年老期,生理状态就会变得不稳定。举个例子,一个身体健康的老人突然摔了一跤,由于恢复能力远不如年轻人,所以很有可能从今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从健康老人立即变为一名需要被护理的老人。第三,需求的叠加:前面说到家庭养老,许多老人不是一个人在居住,有子女有儿孙,有时还需要他们来照看小孩,各种需求在一个居住空间里会被叠加。适老化改造方案养老社区的设计,在物业形态的配比上,有纯正的对老人的护理程度较高的老年公寓、也有护理程度略低的老人住宅、也有与子女合住的户型、同时也包括给年轻人的公寓。我们提出护理型全龄社区的概念。在设计策略上我们需要把握这几项原则。一是系统性的考虑:老人各个层面的需求必需以一种系统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规划到建筑、到景观、到室内、甚至到部件。在规划层面上比方我们会考虑适合轮椅使用者的汽车停车位,同时也可以适合推婴儿车的车主使用。建筑设计方面除了无障碍的考虑,还必需考虑沟通空间的合理设计。在室内设计方面,比方老年人对灯光的照度要求不一样;色彩搭配方面他们对青色和黄色相对不敏感。在景观设计上面,我们会尽量削减高差,避开汀步,合理老人休息设施的密度。二是精细化程度:我们的海南项目全部都是精装修交房,所以为第2页共11页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能。老年住宅中,对精细化的要求特别高,包括刚刚我举的几个小例子在内都表达了详情的重要性。或许平面图一眼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在详情上,我们会考虑轮椅的摆放,卫生间与外部地面的高差,洗澡或坐便时的安全性,以及窗台的高低对轮椅使用者的视线影响等等。除此以外还有适度性:许多养老项目是由社会资本在做,必需考虑自身的盈利和使用者的价格承受能力。我们在设计时实行局部突破和重点优化,将钱花在刀刃上,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阅历,也不能对规范僵化理解。对适度性的精准把握,是一家成熟的、有阅历的做老年地产的设计企业与其他设计企业最大的区分。适老化改造方案居家养老是世界各国的主要养老模式,适老化住宅则是居家养老的重要基础。适老化住宅的室内设计及套内各功能空间的设计、设施设备的配置、家具的选用、细部的处理等是否到位,对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包括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美观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所著的《老年住宅建筑设计》就从专业角度探讨适老化住宅应如何落实到详情之中。〔一〕卧房篇:安全舒适的休息空间适老化住宅与一般住宅的套内功能基本相似,但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老年人在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特点上都有肯定差异,老年人的生活及居住需求也有其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