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说课稿重庆永川双石中学校汪艳各位专家、各位导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分子和原子》说课,我将按五个程序将本课题全部说完。程序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是学生从宏观物质世界跨进微观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奠定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感知使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探究得出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性质,从而构建分子、原子的概念。由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微粒性质的构建②分子、原子概念的构建③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会对展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②树立合作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由教学目标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微粒的性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2.难点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分子与原子概念的构建由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程序二、设计思路质疑引入→合作探究→视频展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练习提升→抢答巩固,根据设计思路我使用的教学、学法如下:教法:设疑法、对比推理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通过对实验进行探究,学生亲身感受,并对实验现象做出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图片和多媒体展示,将微观概念形象化,更加深对微粒存在及性质的理解,有利于分子、原子概念的构建。教学过程按如下环节展开:程序三、教学过程分析(一)质疑引入、创设情景师手捧芳香四溢的野花进入教室,学生们会很激动的说:“哇,好香啊!”教师质疑:“花离你那么远,你怎么就闻到了花香呢?”;“1+1一定等于2吗?设计意图:实物展示,质疑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知识板块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环节一学生合作探究探究一: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并讨论:1、为什么品红不见了,水却变红了?2、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速度相同吗?扩散速度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通过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探究让学生得出:①微粒是真实存在的②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探究二:用分子间隔器做100ml水和100ml酒精的混合,探究分子间间隔并思考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为什么不等于200ml?设计意图:得出微粒间是有间隔的结论。探究三:不同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并分析为什么空气和水被压缩的体积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得出不同状态的物质的微粒间间隔不同,气体>液体>固体,由三个探究实验初次构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和微粒的性质,初破难点环节二、分子的存在及性质视频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形象的感知微粒的存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构建微粒观及微粒的性质,二破难点。环节三、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第48页第4-8自然段设计意图:学生由教材阅读得出:由教材内容和苯分子及硅原子的图像感知: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微粒间是有间隔的且质量和体积是非常小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三破难点。知识板块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环节一实验探究:氨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向氨水和水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对比得出:不同种类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再通过将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和将酚酞溶液和氨水罩在一起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对比学生不难得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同时构建分子的概念,初破难点。环节二视频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及水的电解小组讨论:1、冰→水→水蒸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变化了吗?2、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变化了吗?3、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还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吗?4、水电解的视频中,通电后水分子有何变化?然后呢?5、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