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来自勤奋《设计塔台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之间的关联。2.工程设计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制订出建造方案。2.能根据限制条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3.能深入思考,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难点问题。4.能反思自己的设计,不断改进。科学态度目标1.对工程设计抱有极强的兴趣。2.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完成设计任务。3.具有反思意识,能听取同学意见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科学知识对设计好塔台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难点:能根据建造塔台的具体任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在限制条件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台模型,并能用文字和绘图的方式表达创意。【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塔台标书、学生活动手册、记录表。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评价表、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框架实物、建筑物图片、铁塔图片、教学课件。1天才来自勤奋【教学过程】一、聚焦(一)展示多种模型,明确模型意义1.教师出示教科书塔台图片和设计模型对比图,让学生观察。2.教师引导:大家知道在工程设计中制作模型的作用和意义吗?3.学生讨论交流。4.小结:设计制作模型能够呈现工程师的设计,要针对设计进行测试、评估、改进,直至符合建设要求,因此制作模型在工程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创设情境,聚焦任务谈话:我们从今天开始,一起像工程师一样,来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塔台模型,经历建造塔台的过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工程成果的对比案例,初步了解模型的重要价值。通过交流分析后深入理解模型在设计中的作用,增强学习动机。二、任务(一)明确工程要求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建造塔台的要求。提问: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塔台?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对建造塔台有什么要求。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科书中要求。2.学生阅读并明确教科书中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要求材料后全班进行总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内容,汇总出工程要求的关键点:①塔台高度60厘米。②底部能够移动。③坚固并有承重能力。④具有抗风抗震能力。⑤节省材料。⑥美观。教师提示:设计作品的关键是达到坚固、美观、价廉的平衡。教师提出对于设计图纸和设计活动的要求:①设计图纸清楚明了,有条理,表达方式全面,有文字、图画、数字、标记等。②小组分工明确、系统,有序开展设计活动。3.分析工程要求的层次。教师引导:我们面临的工程任务的要求,哪些是必须达到的?哪些是重点考虑的?哪些是均衡整合考虑完成的?2天才来自勤奋学生交流分析,总结得出工程设计活动的三个层次。(1)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须要达到的要求。(2)底部能够移动、具有抗风抗震能力、坚固耐用是重点考虑的要求。(3)成本、美观、设计方式、分工等是均衡整合考虑完成的要求。(二)确定选取材料教师出示教科书内容,配合课件展示材料选取要求。展示材料实物,学生观察材料,准备开展设计活动。(三)阅读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1.教师引导:我们来阅读教科书中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2.学生阅读后结合工程要求,了解细化评价标准和相应分值,明确塔台模型设计具体要求。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工程任务中注重理解工程任务的层次,有些是必须完成的工程要求,有些是重点考虑的要求,有些是均衡整合考虑完成的要求。学生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塔台模型的设计。三、制订方案(一)依据评价表思考问题教师利用教学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5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1.为了尽可能达到60厘米的塔高,你们的设计是如何考虑材料使用的?2.哪些设计是为了稳固塔台模型?教师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提问:你们觉得正方形和三角形哪个形状更稳定?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两个形状受力后的变化。教师请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再次感受三角形的承重能力。小结: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