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一、±0.000以下基坑开挖及换级配砂石的处理:1、根据设计要求及地质勘察报告对土层的描述,监督地基开挖的深度,在有设计方、勘察方参与验槽合格的前提下,进行下道工序。进行换填级配砂石垫层前,先进行基坑的验收。浮土应清出,且两侧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放坡,防止塌方。若发现有孔洞、沟槽、暗塘等软硬不匀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给予提前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3、垫层的底面应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并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如分段铺设,垫层接头应作阶梯形搭接,且每层应错开0.5-1.0米,并注意要充分捣筑密实。4、人工级配的砂石必须严格执行设计要求的配比:即:公分石(50mm-20mm):公厘石(20mm-5mm):中粗砂(5mm-2mm)=4:3:3(重量比)。且应将砂石料充分拌合均匀后,再分层铺填分层捣筑密实,同时分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宽度比基础宽度加宽800mm。5、材料要求:垫层材料宜采用颗粒级配良好的,质地坚硬的中粗砂及碎石、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应不超过5%。在出示了换砂质量检测报告,显示数字满足设计要求后办理隐蔽工程签证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垫层。二.回填土工程的监控(一)施工准备1、材料:土方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2、作业条件:(1)、回填土,应对基础、防水、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在基坑无积水、无杂物的情况下办理隐验手续。(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打压遍数等参数。主要的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3)、室内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给排水管道安装或墙间加固后进行,并将可能存在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除干净。(4)、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的设置及控制。(二)、操作工艺填土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回填土应分层铺填和夯实。分层夯实时,要求一夯压半夯,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进行。土方回填时,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倒灌,现场应有必要的防雨排水措施。三.块形基础工程质量监控细则(一)、模板工程1模板的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等,支架宜选用钢材。材料的选用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模板及其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初浇筑的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产生的荷载。(3)、应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4)、模板板缝不应漏浆。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当现浇钢筋砼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3‰。现浇多层房屋,应分层支模,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3)、当采用吊模等其它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现浇砼结构,其模板及支撑拆除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二).钢筋工程:1、结构所采用的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金属检验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盘均应有标志牌,进场时应按炉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2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则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3、钢筋的级别、种类、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原则进行;(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