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1.(2015·北京海淀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3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选C。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2.(原创题)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B“.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解析:选B。根据曲线可知,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c—转折期)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对于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错误。3.(2015·江苏淮安二模)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选D。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D正确。4.(2015·福建福州5月模拟)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正确;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增大,雄性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错误。5.(2015·四川成都期中)某农场面积15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00只,发现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C.通过防治鼠类,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鹰与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C。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A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5/300,得X=6000只,X/150hm2,进而计算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0只/hm2,B正确;生态系统内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但能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鹰和黑线姬鼠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6.(原创题)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