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2/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3/7
【导与练】(通用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3、4、5、6、7、8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4石家庄质检)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解析:B三纲五常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故A项错误;“”刘邦尊崇孔子主要是因为礼符合成为帝王的他对巩固统治秩序的要求,故B项正确;“”大一统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故C项错误;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是宋明陆王心学的结果,故D项错误。2.(2014保定一模)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解析:B焚书坑儒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并不是打击旧贵族的措施,故A项错误;“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这就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也打击了旧贵族的权益,故B项正确;中朝的建立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与旧贵族的权益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并没有否定旧贵族的权益,故D项错误。3.(2014永州二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上述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消极无为B.仁政治国C.严刑酷法D.经世致用解析:B材料大意是说现在天下的国君都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老百姓“”必将归附他。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消极无为是道家的思想,严刑酷法是法家的思想,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出现的学术思潮,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4.(2014甘肃诊断)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解析:B题干大意是说治国需要有法,但更需要君子。君子是法的本原,也是国家得以治理的根本保证。强调为君之道在于任用君子,尚贤使能,做出好的表率。据此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对材料的曲解。5.(2014苏州调研)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解析:B“”“”材料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指的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清净无为天下正属于道家思想,“”明主治吏不治民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属于儒家思想,“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属于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知其雄,”守其雌属于道家思想,“”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反者道之动属于道家思想,“治强生于”法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6.(2015泸州月考)有人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一思想()①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②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③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④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B材料大意是如果可以强国,圣人们就不会效法过去的成规,如果对民有利,就不会因循旧礼。这体现了法家变法革新的主张,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潮流,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7.(2014无锡模拟)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