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1/7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2/7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3/7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一记载()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D[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并不能说明此时的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书面认知,故D项正确。]2.“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注重实用性B.优先服务于农业C.满足了社会生产D“”.讲究天人合一A[“材料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故A“项正确;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器具制作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以农业为优先,故B项错误;是否满足社会生产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无关,故D项错误。]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A[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D项错误。]4.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技艺先进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D.注重实验B[从材料中申遗科技类涉及纺织、制纸、印刷、珠算、针灸等门类,都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可知反映的是古代科技特点实用性强,故B项正确。]5.“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B[明朝末年的1644年的欧洲已经诞生了近代科技,而我们中国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的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6.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C[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而是文化的传播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2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