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阶段性总结平房区进修学校初中英语学科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阶段性总结平房区进修学校初中英语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的学习逐渐趋于低龄化,早在2000年左右小学就开始开设英语课,学生在升入初中之前就已经学习了好几年英语,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语言基础,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和一些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但是英语学科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不太一样,在小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言基础,但是在初中英语除了是一门基础技能外,他还是升学考试科目。如果中学英语教师突然改变授课方式与方法势必造成学生的不适应,如果继续按照小学的方式上课又势必影响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平房区进修学校在市教研院的引领和要求下,按照区教育局有关领导的部署和要求,进修学校英语学科在2011年把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立项,全区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有关领导和英语教研员的带领下对英语教学中小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和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步入初中之后快速适应初中英语教学呢?下面就我区已经开展的关于此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和得出的阶段性结论做以下汇报:一、调查了解影响中小学英语衔接的主要问题小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由此可见中小学英语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学要求和层次不同,小学英语是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玩演视听”等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有助于他们形成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获得学英语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基础。即小学英语的要求较低。开展问卷调查。分别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老师和新初一学生任课教师展开问卷调查,对全区中小学做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调查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为中小学衔接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组建教师联盟。建立中小学英语教师联盟。针对中小衔接教师任务间的差异,我区深入展开了校际合作,建立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联盟,定期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交流和观课议课活动。以上课的方式来检验备课、促进备课。课后进行有效反思、议课、改课,通过跨学校合作更好的帮助我们中小学教师互相了解,取长补短促进衔接。并结合我区另一研究课题“基于问题设计的有效教学”设计教师评课表如下:观察点(关注学生,以学生为评价出发点)导入新知识呈现训练检测总结升华课堂相关数据记录问题记录问题难易程度简单一般困难问题针对性一般较强问题趣味性有趣一般问题前瞻性一般强问题设计优点提出建议组建兄弟学校。我区还把对口中小学组建成兄弟学校,进行定期互访,其中英才中学和保国一校,55中学和新疆小学,84中学和友协二校的互访展开实效性较强,为我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地第一手材料。通过调研以及平时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我们发现造成英语中小学教学不衔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中小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差异;2.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差异;3.中小学学生在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差异;4.中小学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异。5.中小学学生在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差异。二.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水平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逐渐由小学的“玩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