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1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和侧重点2016年考纲出现的新闻材料,对比较思维考查非常明显,对新闻比较中的异同点和侧重点的把握是新闻阅读考查的重点。考法1__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明常识新闻材料的表达方式分为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等类别,而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以说明为主的材料信息包括:说明的对象、特征、时间、范围、数据及数据对比产生的结论。了解这些信息是比较材料异同点的前提。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河北石家庄二模)材料二、四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本看法有何共同之处?(1)题干中还有“”“”“看法观点着”眼点等字样(2016·山西太原一模)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篇文章都对新媒体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作了分析,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其他常见设问方式:(1)两则材料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2)两则材料就如何看待××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题干中还有“”“”共同异同等字样熟技巧“分析新闻材料的异同点3”步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业,这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据调查结果,本科院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学毕业半年后以98.3%的就业率高居所有主要本科专业榜首,而应用物理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垫底,为88%。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光明日报》2014年06月10日)材料二2013“”年史上最难毕业季已经远去,2014“”年更难就业季如期而至。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自2014年2月份开始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历时3个月共收集有效样本近5万份,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截至2014年5月底,38.9%的受访大学生仍未有明确的就业单位。其中,从地区上看,生源地为上海、北京的大学生签约率基本在8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29个百分点;而东北、华中的学生签约率全国最低,华中地区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6个百分点。从专业上看,哲学、管理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签约率较高,理学和农学专业总体较低。报告显示,有30.4%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而对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是30.3%,比2013年的21.8%有较大比例提高。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仍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该报告分析称,尽管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