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水循环与洋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2题。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解析第1题,环节①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第2题,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①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③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④为南赤道暖流。答案1.A2.B(·江苏省苏北四市调研)“”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3~4题。3.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4.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解析第3题,东亚和南亚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和蒸发量较大,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地表径流水量较小,开普敦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1月夏季植物蒸腾量较大。第4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最大,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是修建水库,修建水库蓄积水,可以增加④环节(下渗)的水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可以增加环节⑤和⑥的水量。答案3.C4.C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5~7题。5.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A.雨水B.潜水C.冰川D.承压水6.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7.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a、b都变小B.a、b都不变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甲既与长江存在互补关系,又与洞庭湖存在互补关系,故它最可能是地下水中的潜水。第6题,图中的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说明此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长江的水位较高,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6~7月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长江流域的时期。第7题,由于实行了退耕还湖,导致洞庭湖的蓄水能力增强,即它对长江水量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在枯水期b所代表的流量变大。答案5.B6.C7.D(·深圳调研)“”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8~9题。8.修建水库后()。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几率的措施还有()。①植树造林②人工增雨③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④退耕还湖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第8题,从图中建水库后(实线)的各月径流量变化(实线与虚线对比)可知:②④符合实际情况。第9题,上中游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量;中下游退耕还湖,可提高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答案8.D9.A(·江苏省镇江市模拟)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南极地区水循环⑥环节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降温减湿B“.形成U”型谷地C.形成冲积扇D.决定全球能量转换11.南极大陆四周的大洋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大洋环流自东向西流B.该大洋环流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C.该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D.该洋流为西风漂流解析第10题,⑥环节在南极地区表现为冰川的移动,冰川在移动的过程中,刨蚀地“面,形成冰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