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题型专攻微题型10新型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分析与判断(含新题,含解析)[题型专练]1.莱克多巴胺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瘦肉精,自年12月5日起已在中国境内禁止生产和销售。下列有关莱克多巴胺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8H24NO3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取代、消去、氧化等反应C.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且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1mol莱克多巴胺最多可以消耗4molBr2、3molNaOH解析A项,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23NO3,错误。B项,苯环能加成,羟基、苯环和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均能被取代,醇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具有氢能消去,酚羟基、醇羟基均能被氧化,正确。C项,有2个手性碳原子,由于由碳链中存在饱和碳原子,所以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正确。D项,分子中只有2个酚羟基能与NaOH反应,两个酚羟基的四个邻位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所以1mol莱克多巴胺最多可以消耗2molNaOH、4molBr2,错误。答案BC2.叶蝉散对水稻叶蝉和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且残毒低。工业上用邻异丙基苯酚合成叶蝉散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合成叶蝉散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合成叶蝉散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叶蝉散中是否残留邻异丙基苯酚可用三氯化铁溶液检验D.除去叶蝉散中残留的邻异丙基苯酚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解析A项,CH3NCO的结构为NCH3CO,与酚羟基发生加成反应,错误,则B正确;C项,叶蝉散中不含酚羟基,邻异丙基苯酚有酚羟基,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正确;D项,叶蝉散有酯基,在NaOH溶液中会水解,错误。答案BC3.甲、乙、丙三种物质是某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有机化合物均可跟NaOH溶液反应B.甲、乙、丙三种有机化合物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可用FeCl3溶液区别甲、丙两种有机化合物D.丙水解的有机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缩聚反应解析A项,甲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乙中氯原子、丙中酚羟基、氯原子、羧基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B项,甲、乙、丙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C项,甲中无酚羟基,丙中有酚羟基,正确;D—项,丙水解指氯原子水解生成醇羟基,与COOH可以通过酯化反应缩聚,正确。答案CD4.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减肥降脂等功效,它的结构简式如下:以邻苯二酚为原料合成迷迭香酸的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B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有机物A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有机物C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的一种产物是BD.1molB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NaOH解析连有4个不同基团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中标*的为手性碳原子,故A正确;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OH上的H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有机物C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只有酯基断裂,水解产物为和,没有B物质,故C错误;B—中酚OH—和COOH具有酸性,则1molB中含2mol—酚OH和1mol—COOH,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NaOH,故D正确。答案AD5.金银花中能提取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绿原酸(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原酸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B.绿原酸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和氧化反应C.1mol绿原酸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D.绿原酸水解的一种产物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解析A项左侧连接羟基的3个碳和连接酯基的碳均为手性碳原子,错误。C项1mol绿原酸含有2mol酚羟基和1mol酯基、1mol羧基,1mol能消耗4molNaOH,正确;D项绿原酸水解产物如下图,右侧产物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显紫色,正确。B项醇羟基、酯基、羧基和酚羟基邻对位均能发生取代,醇羟基、酚羟基和C===C键均易被氧化,C===C键和苯环均能与H2发生加成;醇羟基能发生消去反应,正确。答案A6.依托孕烯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依托孕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依托孕烯的分子式为C21H28O2B.依托孕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1mol依托孕烯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依托孕烯能发生氧化、还原、消去、水解等反应解析由依托孕烯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22,选项A显然不正确,另该有机物的缺氢指数=环数+双键数+2×叁键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