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去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飞天梦之一嫦娥奔月嫦娥是帝喾(kù)的女儿,也称姮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yì)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飞天梦之二敦煌飞天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飞飞天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梦之三飞天梦之四万户上天太空探索其实就是从个人起步的。约14世纪晚期,中国有一名官吏叫万户(又名万福),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一、总结导入:从远古的嫦娥奔月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今天,随着国家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梦想终于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飞飞飞飞飞飞飞飞二、明确目标1、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二、整体感知通读(听)全文,弄清文章基本结构。思考:1、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段?2、其余自然段是在写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飞向太空的航程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第1~3段第4~29段第5~26段第30段课文结构结合《飞向太空的航程》探讨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探索过程。2.本文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时间顺序。3.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导语部分新闻的主体,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写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这一部分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等一些事情,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