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管理发展与变革(胡德萍,0722版)本篇主要从城市管理发展与变革角度,简要说明国内外城市管理基本理论及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城市综合管理的职责、范围、依据及简明实务,从而为阐述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智慧化城市管理奠定理论基础。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论本章从城市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发展规律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出发,着重简要地阐明城市管理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国内外城市管理现状与发展及我国城市管理三种主要模式。第一节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城市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城市?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用夯土和石头围墙封闭式地域;“市”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代的城市是将聚集大量非农业居民和产业及房屋建筑、交易市场整体用夯土和石头巨型围墙包围起来的,以防卫外敌入侵、保护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地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区居住人口增多,“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固定在城中交易,“城”和“市”就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概念。目前,关于城市的概念表述很多,迄今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我们认为,城市是相对乡村而言的概念,是大量人口、土地空间、房屋建筑、公共基础设施、经济资源、社会财富、知识、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和物质形态,是人们按照非农业方式在市场上进行资源配置、商品生产、商业贸易活动并赖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场所,是以城墙或道路、河道、山体、桥梁为标识物作为分界线与乡村进行明确区隔的有限的网状地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创新发明的适合于大量人口集中居住并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应急保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种生态社会系统,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的中心。(二)城市的特征城市总体上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于城市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因此,没有纯自然或天然的的城市。我们可以将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流、大气、生态多样性等当作城市的自然属性,城市更多的体现出的是城市的社会属性。城市的特征主要是指城市的社会属性。城市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集聚性;二市场性;三是社会性;四是系统性。其他特征是次要特征或派生特征。掌握了城市特征,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城市的发展规律。1、从组成要素来看,城市具有集聚性、有形性、有限性、封闭性、中心性和社会性特征。2、从环境来看,城市具有生态性、系统性、复杂性、网状性、均衡性。3、从经济角度来说,城市具有非农性、市场性、发达性、开放性。4、从系统运行来说,城市具有有序性、组织性、可控性。5、从人口或民族构成来说,城市具有的异质性。6、从民族文化来说,城市具有多元性。7、从城市的运行和管理效果来看,城市具有高效性。(三)城市的功能1、什么是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是指城市的机能和作用,是城市整体的系统属性。城市功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古代城市有防御和交易两种基本功能,此外还有行政管理和宗教功能。城市功能是多方面的。2、城市功能的类型。(1)从现代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角度看,包括生活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包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存功能。经济功能包括工业功能、商业功能、金融功能、交通功能、科技功能、信息功能。政治功能包括军事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政党及社团功能。社会功能包括居住功能、安全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宗教功能、艺术功能保障功能、历史功能、传媒功能等。生态功能包括环境保护功能、资源循环利用功能、环境修复及再造功能。(2)从城市功能的地位及发挥作用来看,上述各项城市具体功能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基本功能、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之分。(3)依据城市具体功能在城市中的不同地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中城市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又可以将城市功能划分为经济功能、管理功能、创新功能和生态功能。这四种功能的综合水平和能力高低,是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等级地位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