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怎样才能更“接地气”——《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意图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俞航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现和梳理,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避免将复习课上成重复课,复习课应当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如何让复习变得高效而不失学习兴趣,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表格整理为学习素材,通过解决问题,培养思辩能力为目标,进行了以下设计:一、巧用前置性作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前精心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复习提纲”,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同时,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等交流互动机会。让学生自主整理,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二、注重“理”,分类整理知识,让学生主动建构。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很中肯地说明了整理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地一个一个呈现,缺乏系统整理。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整理、归纳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促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整理课的教学设计要体出整理过程,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表格中的各项,先易后难,老师先扶后放,既培养整理能力又可以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三、巩固深化,提升思维的水平。复习课不能仅仅停留于巩固和梳理,更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条件,搭设一个思维深化的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在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想象练习,通过出示一个长方体形体,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出生活中的任意物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把特殊强调的种种现象呈现出来,帮学生查缺补漏,加深理解和记忆。四、以实物承载,以经验引领。本节课中我利用“金鱼缸里的数学”、“游泳池中的数学”、“设计牛奶包装盒”、“粉刷教室”、“锯木头的学问”、“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题材越是生活的,思维越是开放的。正是有了对生活实际的考虑,课堂不再单一,夹杂着各种生活因素,使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变得丰富多彩。多层次地体现了生活经验的转化,注意形成探究性活动经验,抽象概括的活动经验。通过想象、设疑、解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将经历生活经验转化为活动经验,进而发展成学习数学的经验。五、复习的练习题分层递进,努力使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如果只强调了知识的整理,而忽视了必要的练习,很容易形成“纸上谈兵”的状况。于我根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情况,围绕复习内容,进行了精心地筛选。组织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而且练习题紧扣了复习要求、重难点,体现了针对性、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如延伸题“切割八个角的正方体小理石块,原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把八个小正方体打磨成小圆柱体,放入水中看水面升降变化求每个圆柱体的体积”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感受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广泛性,希望能够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