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十大误区及矫正策略备受关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十多年之后已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深水区”,即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变形和增效问题。敢为人先的许多课改名区名校在批判继承传统课堂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大胆而又勇敢地提出建设高效课堂这一有所争议的命题。不管命题是否准确,作为深化课程改革,寻求课堂教学改革突破的真诚和决心还是应予以肯定的。笔者结合所在地区正在进行的区域课改,特别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探索实践,针对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十大误区,欲以科学冷静的态度对存在的误区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矫正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少走弯路,提高实效,最终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之目的。误区之一:导学案就是教练案导学案有的地方叫导学稿。编写导学案是建设高效课堂中的基础工程。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片面地认为编写导学案就是写教练案,即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练习案。其结果是所编写的所谓导学案和传统的教案或教学设计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有的成了练习案,这样,导学案丧失了其本应具备的导学、导教、导练等功能。矫正策略:教师应正确认识导学案的特性和功能。高效课堂所编写的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体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导学合”“研备合”“教辅合”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导学案要完整体现并包含“导案”“学案”“练案”和评价。除此之外,还应突出问题的创设、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分层训练的设计,严格遵循导学案的编写程序,使所编写的导学案真正成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和“导航仪”。[1]误区之二:教师主导就是教师主讲由于受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效课堂建设中,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要主讲,而不是少讲或不讲。不然,教师怎样主导课堂呢?矫正策略: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主导的真正含义。所谓主导,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训练,而不能用主讲、多讲来体现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实现色的转变,发挥好指导、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误区之三:学生自主就是放任自流在倡导和落实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地学习,教师可以放任自流,不加指导或干预。矫正策略: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所谓学生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消极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权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师所指明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去获取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适时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误区之四:小组建立就是小组建设建立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基础性和保障性环节。但在小组建设过程中,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建立小组就是建设小组,使小组建立的终极目标即建设文化难以达成。矫正策略:要正确认识并明确,小组建立不等于小组建设,建立小组是指按照班内异质分组原则所成立形成的基本学习共同体,这只是建设学习小组的初级阶段。建设小组是指学习小组成立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组内成员形成良好的学习、合作、展示规范、习惯、礼仪等,进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2]我们在重视小组建立的同时,重点应抓小组文化的建设,用文化引领小组的活动行为,要做到小组的建设渗透并贯穿于高效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误区之五:分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相当部分的教师中,存在着对合作学习理念、方式的肤浅化认识,他们认为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导致出现不少学校班级分组后并未真正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