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谊的回声》杜桥镇市场小学王圆圆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感受连贯起伏的音乐旋律所带来的充满遐想的音乐意境,并通过“回声”体验,感悟同学间真挚的友情。2.认识强(f)、弱(p)力度记号,了解力度记号在表现歌曲情感上的作用,并在歌曲演唱中用连贯、有强弱的声音表达音乐情感。3.通过对比体验,模唱、视唱、师生接唱等多种形式反复聆听和演唱歌曲。教学重点:认识强(f)弱(p)力度记号,了解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所产生的作用。教学难点:继续唱好八分休止符,感知八分休止符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聆听、感受(一)师生问好第一遍:采用常态的师生问好方式。第二遍:教师用弱力度,加上体态语的辅助再次问好。师:你好!生(模仿老师的方式):你好!师:为什么我们这样打招呼呢?生:因为我们离得越来越远。(二)体验连贯的声音1=D2\4i60|750|噢噢1、师:当我们离得很远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让你们听到我的声音。看,远方是云雾缭绕的山顶,我们也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山打个招呼吧!2、教师再次示范并用体态语引导学生感受连贯的声音,学生进行模唱。2师:现在你的心情怎样?生:激动、开心、高兴、兴奋…….3、认识力度记号,体验力度的变化(1)认识“f”力度记号。师:我们的心情很激动,音量也变得很…..生:很强、很大。(出示“f”的力度记号。教师范唱,并用体态语引导学生用强的力度演唱。学生演唱后,教师用弱的力度模唱,过渡到下一个环节。)(2)认识“p”的力度记号。师:听,在山谷中传来了我们的……生:回声。师:回声很平稳、音量很弱。我们用这样的记号“p”来表示弱的力度。现在你们来模仿一下我的回声!1=D2\4fpfpi60|i60|750|750|(师)噢(生)噢(师)噢(生)噢(教师用强力度演唱,学生用弱力度模仿。同时,教师用体态语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高位置地轻声演唱。)4、感受山谷回声师:听!山谷里还传来了这样的回声。(合唱谱略)(1)教师范唱(2)学生随伴奏用“Lu”哼唱一声部。(3)师生合作演唱,学生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并提示学生注意保持一声部中五拍的长音时值。(4)学生二声部合唱,教师关注学生的演唱效果。5.聆听歌曲,揭示课题3(1)教师自弹自唱《友谊的回声》,学生第一遍完整聆听。(2)聆听录音范唱师:在刚才大家的歌声中,我仿佛来到了山谷,聆听到了神奇而美妙的回声。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出示大歌单),它是…..生:《友谊的回声》。师:在歌曲中有一句也表现了回声,谁发现了?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当唱到这句的时候,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二、学习歌曲第一乐段(一)聆听第一乐段旋律,在心里用“lu”默唱旋律,感受连贯、起伏的旋律特点。(随音乐用手势表现旋律的起伏,划分乐句并找换气点)(二)学唱第一乐段旋律(D调)师:这段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优美、抒情、连贯……师:这段旋律就像连绵的群山、起伏的湖水一样流畅、连贯。带着这种流畅连贯的感受,我们试着用“lu”唱一唱。1、旋律难点解决(D调)(1)节奏模仿,按节奏找旋律XXX|X-|师:在我们刚才唱的旋律中,这种节奏出现在哪些地方?(出示旋律,生听琴声,用“lu”唱一唱)(2)解决旋律难点一:切分节奏。(3)解决旋律难点二:八分休止符(三)学唱第一段歌词(1)朗读歌词师:“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向着大森林,向着高山岭”跟我一起说。(2)用歌唱的状态朗读师:再听!有变化了!(师范读,生模仿)(3)唱第一段歌词(D调),关注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4)学生可能出现的演唱难点及解决方法:在“噢”处的力度对比中出现了“PP”力度记号,告诉学生要用很弱的力4度来演唱;在“神秘的回声”处出现的前八分休止符,采用教师范唱,学生模唱的方式解决难点;最后的长音,让学生明确其时值(三拍),及其所表现的回声越传越远,声音越来越弱的意境。(5)演唱第一段歌词教师双手伴奏,先从D调开始,学生唱好后直接用前奏转到降E调,然后教师范唱第二段歌词。(四)学唱第二段歌词(降E调)师:第二段歌词中有两处节奏和第一段不同,谁发现了?(出示歌谱,学生正确演唱后将第二段歌词连起来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