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介绍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由于文明成果众多,资料丰富,故此多采用一些图片,故事传说,音像资料来分别依次介绍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古国的历史。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比直接的讲授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考模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课标精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及各自文明的代表(除去中国外)有: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分封制。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教材分析】本课分三个子目:第一,金字塔的国度,介绍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出现及统一,金字塔的修建及代表。第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介绍巴比伦出现和两河流域的统一,汉谟拉比法典。第三,古印度和种姓制度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出现奴隶制国家的地方,也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方。文明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学情分析】初中生对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金字塔是如何修建起来的,木乃伊的制作等。老师应抓住学生猎奇的心理,同时多采用图片音像资料讲解,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使学生了解孕育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河,我们必须保护母亲河,珍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学重、难点解读】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处理方法:金字塔可结合图片,解释名称由来及代表胡夫金字塔,了解金字塔的修建过程。此外还可介绍学生感兴趣的木乃伊,狮身人面像等埃及文明中著名的事物。关于汉谟拉比法典通过图片或谚语引导学生把握它的实质,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处理方法:利用图片地图资源和多媒体,分析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与各自大河的关系。通过话剧表演再现种姓制度的内容,表现其鲜明的阶级性。在结合今天印度的发展,讨论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情境导入法:创设坐飞机去四大文明古国旅游的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历史更贴近生活。问题教学法:抓住学生猎奇好胜的心理,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表演法:为加深学生对印度种姓制度这段相对枯燥的知识的了解,可组织学生排演有关种姓制度的小话剧。分别扮演四个等级中的人物,通过对话、表情反映出他们等级地位的差别。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可以使用专门的时间,组织模拟法庭。在深入研究法典的基础上,通过法庭的对白和最后的判决。体现该法典的鲜明的阶级性。【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5分钟设计一创设坐飞机去四大文明古国旅游(展示图片)老师讲述: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乘坐飞机进行这次四大文明古国之旅,我是这次旅行的导游,在旅途中我将尽力满足大家的愿望,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思路:先入为主,首先给学生以视听的刺激,营造一种古老神秘的氛围,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设计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