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设计学校:正阳县大林镇第二初级中学授课人:郑丹丹教学目标:1、识记疑难字词:颐蕃濯亵逸鲜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的写法。一、导入课文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生齐读题目。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幻灯片,老师读一遍。(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识记疑难字词:颐蕃濯亵逸鲜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的写法。三、检查预习: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蕃濯亵逸鲜大家齐读两遍。四、正课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3、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4、(出示幻灯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6、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讨论归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8、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莲比做了什么人?(君子)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赞美连是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借莲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表现手法叫托物言志,托莲花的形象,言君子之志!最后,让我们重新带着对莲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来读读这篇课文。五.小结本节课周敦颐教会我们要做一朵圣洁的君子之花,形如莲之美,性如莲之纯,但愿这朵君子之花永远开在你我心中!六.作业1.背诵课文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草树木,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