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一个教师的价值追求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公平”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而“公平”,也应该成为一个教师的价值追求。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它主要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为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践教育公平理论:1.观念层面:不分种族、性别、分数高低,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课堂上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有展示自己的机会。2.目标层面: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即“每一个人都应能获得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教育公平目标的真谛所在”。3.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公平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个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让100%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业批改100%,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订正,弥补知识漏洞,使学生的知识学得更扎实。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