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诚信自我评价篇一:对于学术诚信问题的浅见】对于学术诚信问题的浅见摘要: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是我国培养高质量、高竞争力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证。当今高校在学术诚信方面的现状和面临一系列问题,对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力图描述学术诚信问题的现状、剖析原因、寻找相应对策,从而对词问题产生有利的影响。1.学术诚信问题的现状作为刚从本科毕业的研一学生,我对于本科生学术诚信问题了解的非常清楚。由于本科成绩对于毕业找工作和保研资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同学雇人代写论文发表,以便于评选保研资格和就业的时候获得一定的优势,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还有同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集体作弊,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情况;更有甚者伪造贫困证明,虽然不涉及学术,但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是极其不诚信的表现。总的来说,当今大学的学术不诚信的状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学术虚假化、学术商业化、学术泡沫化。最严重的是在本科生当中,由于自身储备的知识有限,本科生“创作”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来的,甚至是买来的。相应的,也就产生了给别人代写论文的钱文交易的现象。而且在很多学习或者项目压力下,许多论文设计数据虚造的情况,作者编制不实的数据证据支持结论产生很多价值低劣的论文。2.学术不诚信的后果首先,学术造假会扼杀学术创新。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学术研究的创新。学术创新要求研究者具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要求研究者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神,要讲究信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学术造假的人随意抄袭、剽窃,进行学术欺诈,就会导致学术研究失败。没有创新,学术研究就失去了它的应有价值。社会本应奖励创新,打击学术造假,可是现实中学术造假不仅不会受到查处和惩罚,反而名利双收,这大大挫伤广大学术研究者的创新积极性,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助长浮躁之风。严重腐蚀和瓦解学术队伍,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荡然无存,学术创新的动力被完全消磨掉。其次,学术不诚信败坏学术声誉。自古以来,学术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种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民众历来对“读书人”怀有一种朴素的信任与好感,尊重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时至今日,在当下中国,公众对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中所担负的角色仍然抱有很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学术研究必须恪守“求真”的精神。但是,今天在高校中出现的学术剽窃、学术功利化必然会使普通公众改变其长期以来对学术和知识分子的神圣看法,导致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和地位的实质性受损知识分子可能因此而失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社会对自己的尊敬,丧失自己在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合法性、感召力和公信力。高校陷入信任危机与合法性危机,学术声誉沉沦和败坏。而且,学术造假会毒害社会环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场所,高校不恪守学术道德,危害的不仅是学术界自身,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社会风气日下。这是由于高校在学术研究中不诚信会从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传播和扩散,败坏社会风气,对整个社会风尚带来严重伤害。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学风败坏,世风必然跟着败坏。青年学生原本是怀着憧憬进入学术殿堂接受教育的,当他们发现自己原本敬仰的老师不过是在制造学术垃圾,必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这将动摇他们崇尚学习和钻研的价值取向,对学术丧失虔诚和投入的热情。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后必然也会将这种不端行为和观念向其他人传播。这将毒化社会风气,冲击人们的诚信意识,破坏社会的道德规范,削弱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降低人们的道德标准,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上的人会竞相效仿。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3.学术不诚信的原因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国家的后备力量,面对引发出这样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问题,我认为诚信危机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具有许多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也有外在环境、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