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综合练习724.(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也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来源:学*科*网Z*X*X*K]25.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26.1855年开始,太平天国“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父”的制度逐渐转变为士农工商各力其业的政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A.清政府取得军事优势B.列强侵华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太平天国的物资缺乏D.洪秀全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8.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29.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其中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为实现宪政做准备,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予以充分保障。这一纲领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促进了民众的团结和民主的发展D.使抗战由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30.读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新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充满曲折B.经济形势最好的年份是1958年C.1961年的经济总量最低D.80年代末增长减缓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31.查士丁尼《民法大权》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与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C.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D.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的保护32.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深人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33.1928-1932年苏美相关工业经济指标国家国家投入占国民收入比例工业品中生产资料占比工业品中生活资料占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位次苏联40%70%30%第5到第2名美国20%3O%70%第1名对上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A.彰显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C.苏联的政府意志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D.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34.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3月,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的关系。1966年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材料表明在20世纪60年代A.法国日益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态...